返回

我成为崇祯以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三一章 【空之战序曲】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个时代想要弄出空中加油机根本就是妄想,大明帝国的空军从天津新港想要飞到欧洲上空,中途还要参加几次战斗,自身所携带的燃料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千架热气球中有将近三百架是专门负责运送物资的,通过长杆互相传递物资,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遮天蔽日的热气球在空中飞行是非常壮观的景象,当这支空军飞过北京城上空的时候,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效果,大明帝国的子民知道自己的帝国在军事方面非常有优势,但是亲眼看到头顶飞过的如乌云般的热气球,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非常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大明帝国如今的热气球都属于第二代产品,不但体型增大了一倍多,跟传统的热气球没有动力系统相比,第二代热气球增加了一个小型蒸汽推进器,跟飞艇的飞行速度相差无几,如果遇到顺风的气流,从北京城到西北,也就半天多的时间,而安全性却可靠的多。袁崇焕被任命为安西大将军,他的行辕没有设置在西安,先是驻扎在吐鲁番,而后又搬到了博斯腾湖附近,这样就确保了大明帝国对西北地域的绝对控制。袁崇焕这辈子都在领兵打仗,在人们的认识当中,因为他和满洲八旗对抗了十几年,往往认为他是个防御好手,而进取则略有不足,这次崇祯皇帝把他调往西北担任最高指挥官,他的一系列作为为他自己正名了,他不光是打“内战”防御的好手,对外战争也一样拿手。袁崇焕到西北已经快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来他并没有闲着,率领精锐的五千骑兵在西北一带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肃匪行动,将那些游荡在西北一带的土匪豪强消灭殆尽,为了保证西北一带的长治久安,他又把倪元璐请了过去,最后请旨让倪元璐负责西北一带的民政,崇祯皇帝马上下旨任命倪元璐为西北总督,将西北一带的整个民生问题都交给了倪元璐。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有袁崇焕负责治安,有倪元璐负责发展民生,西北总算有了新的气象,老百姓也看到了希望。“将军,天空出现了很多热气球,估计是皇上到了。”亲兵来到袁崇焕的身边说道:“将军快些去接驾吧!”袁崇焕没想到崇祯皇帝会来的这么快,点头道:“传我的军令,第一军和第二军马上集结,皇上既然来了,估计是出兵的时候到了。”我在空中鸟瞰袁崇焕的营地,看着不远处的博斯腾湖,心中叫好,这一路到欧洲去,困难方面除了燃料就是补水了,毕竟蒸汽机需要水源,我按照地图已经拟定好了行军的路线,没想到袁崇焕就把营地驻扎在博斯腾湖附近,岂不正合我意。降落后,我见袁崇焕一行人走来,道:“诸位爱卿不必多礼,朕马上要召开军事会议,叫旅以上军官全部到场。”袁崇焕将崇祯皇帝的命令传达下去后,道:“皇上,怎么这么快就要出兵呢?”按照袁崇焕的想法,要到明年一二月份才是最佳的出兵时间。“爱卿有所不知,这个季节的气候对热气球的航行最为有利,现在虽然装载了蒸汽机,但是光靠蒸汽机螺旋推进的速度不是很理想,为了能把空军的优势发挥完全,就不得不在这个时候出兵了,而且此时出兵,肯定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我说道。袁崇焕道:“皇上的空军行动迅捷,陆军不知道该有什么动作,才能配合空军的计划。”此时旅长以上的军官都到的差不多了,我接着袁崇焕刚才的话题,道:“诸位将士,如今大明帝国远征在即,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空军的推进速度远远大于陆军,为了解决推进中的问题,朕已经想了两个解决的办法,第一就是空军会在前进的过程中轰炸敌人的重要城市,将其毁去七八,然后陆军再去接管,第二就是民政方面了,朕已经下旨在西北地带招商,这个招商的亮点在于不光招纳商人,只要是大明帝国的子民都可以,他们可以任意的在新占领的土地内划一块土地为自己所有,上限不得高于一千亩,这些土地都是无偿供给他们的,在税收方面,大明帝国给与免税二十年的优惠政策……。”崇祯皇帝所说的这个政策可是一块肥肉,一千亩土地,免除所有税费二十年,这可不是小数目啊!只要到了西北,那就是一个大地主了,可以想像在随后不长的时间里,将有无法计数的大明子民前来划地。听了崇祯皇帝这话,在座的军官们虽然没有表露出不满的情绪,但是心里多少有些不痛苦。我见军官们听了划地免税的政策眼有异样,笑道:“朕忘记说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划地免税政策,大明帝国的将士们有优先权,你们所划得的土地或者草场,所有产出都由户部按照市场时价进行收购……。”“皇上万岁……皇上圣明……。”军官们一听这话,刚才的不快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优先权啊!这个玩意可是好东西,也就是说新占领的土地草场,他们有权先划,先挑,不管是种地还是养牛羊,销路还不用愁,这样算下来,这次远征每个将士的眼前收入和长期收益不会少于两万银元,哪怕到时候把土地卖出去,所得也够他们做一个富家翁了,他们能不高兴嘛!袁崇焕知道崇祯皇帝制定这个政策是对大明帝国最有利的政策,西北一带乃至即将征讨的沙皇俄国都是地广人稀之地,物产并不丰富,如果不加大赏赐的筹码,虽然士兵们仍然会奋勇作战,不会表露出怨言,但是内心肯定不痛快,有了这些赏赐,估计人人都会变成勇夫吧!“这次远征,兵贵精而不在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