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卷 谁的大业 第二十七章 匆匆数年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过,曹掌柜毕竟是做生意出身,骨子里有着生意人的精明,还是抵住了诱惑,最终农学院以五万贯地专利费,加上不低于五万贯地投资生产宣纸,两家共享专利,双方二八分成。曹家占其中二成,农学院才拿下了这份专利。

    过了一年,曹掌柜不由就佩服起自己当时没有被五万贯砸晕脑袋,宣纸一上市就引起轰动,引起抢购狂潮,读书人纷纷以用宣纸为荣,最后这股风潮又扩展到朝庭。连朝庭的奏章也全部改用宣纸,当年投资,当年就盈利五万贯,按照二成地份子。曹家得到了一万贯地分红。

    天啊,这只是第一年,以后还会越买越火,年利润绝不止五万贯,十万贯,二十万贯都有可能,若是以五十年计算。恐怕这份专利给曹家带来的财富要达数百万贯之巨。

    曹家有时也不免有一个念头。若是能独占,那其中的利润更是数千万贯都不止,不过,曹掌柜也只能想想而已,不要说他没有启动资金,就算有资金,如果其中的利润由曹家独享,不知会引起多少明争暗斗,可是农学院则不同。那可是皇帝的内库,谁敢打皇帝内库的主意?与其随时有可能飞来横祸,不如稳稳的拿二成份子,何况曹家从此与内库挂上了钩,只要不图谋造反。恐怕可以在地方上横着走。

    专利地期限和后世一样也是五十年。其实五十年太漫长了,后世许多专利不到十年。二十年早已过时,专利太长反而阻碍了社会进步,只是后世许多发达国家喜欢以此来限制不发达的国家发展,在杨勇心中,专利期二十至三十年应当是一个合适期,只是现在由于交通,信息传达的缓慢,五十年也没有什么不妥,何况以后大隋几乎可以肯定会一直做到领先于世界,专利期长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

    三年来,朝庭对官学的投入也是年年大规模增加,大业二年十万贯钱,二十万担粮比起以前已是大手笔,到了大业五年,这笔钱财迅速增长到钱八十万贯,粮一百六十万担,三年时间增长八倍,平均每年翻了一番。

    为了鼓励寒门子弟加入官学就读,朝庭不但不收费用,还对官学生员大力资助,进入县学地生员每人每年可领取一贯铜钱,四石大米的待遇,进入郡学的生员则每人每年可以领取一贯零五百文,六石米的待遇。

    无论是县学生还是郡学生,这笔收入足够自己养活自己,当然,完全靠这个生活难免会清贫,而且也提供了他们一定出路,大部分教师都来自于以前成绩优良的官学生,教师的待遇为生员六至二十倍左右,也就是说教师的最高年收入已达到了二十贯钱,四十石大米地地步,虽然比不上县太爷,可是已经远高于衙役和普通禁军士兵地收入,而低等收入也达到了一般衙役的水平,可以养活一家。

    如今粮价越来越低,京城不过斗米十一二文,而南方粮价最低时更是跌到了七八文一斗,一个壮劳力一年累死累活,耕上二三十亩地,一年才能打上五六十石粮左右,就是不吃不喝,价值也不过四五贯钱,比起教师来讲待遇差远了,而且娃娃入学就能领钱粮,哪里还有这等好事。

    这种情况下,要求入读官学之人在大业三年就成井喷的状况,朝庭马上采取措施对入学生员进行限制,采取考试的方法进行录取,具体为每年给地方划分官学的名额,规定各郡各县的官学生数量,才选取考试排在前面之人。

    同时对于官学教学内容也进行了大幅改动,引入了算术、物理,化学等内容。这些内容所用的教材大部分为杨勇根据自己记忆所编,其中杨勇以前收养的学员如吕沐霖等人也出了不少力气。

    许多东西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无法验证,加上记忆误差,自然免不了错漏,不过,也有不少浅显易懂地东西,只是时人没有归纳整理而已,许多人看上一遍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于一些暂时无法验证的东西也不会太过排斥,只是本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杨勇当然也不奢望所有人都会马上把这些内容当成真理来用,若真是如此,再先进的知识也会变得停滞不前,杨勇只不过给这个时代打开一扇观察事务地门而已,原来将平时所看到地东西归纳起来竟然有这么大的用处,只要有人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地推动。

    基本上官学所授的内容除了儒家经典外,县学差不多相当于后世初中的知识水平,而郡学则有一些高中的内容,不过,这些知识体系并不完整,毕竟杨勇记忆再好也不可能将自己以前所学的内容全部记住,只能想到哪里记到哪里。

    除了县学,郡学外,最高级别的就是京城所设的国子、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医学七所学院。

    开皇时期,三学改为六学,国子、太学、四门学教授儒家经典,而书学、算学、律学作为专科,培养专门人才,杨勇素性将六学改为七学,把原先隶属于农学院的医学也独立起来,成立一所专门的大学,除医学为专科学校外,前面六所都算综合性大学,学员不但要学习儒家经典,其余学科也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如今仅京城七所大学的学员加起来已经有一万多人,每所学校都超过一千人,这和后世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