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球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万年帝国 第二节 两条主线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另一部分人口就要进行移民,进行人口分流。

    按圣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但华族并不遵循圣人之意,而是喜欢移民,响应皇帝的呼吁“开枝散叶”。

    华族喜欢移民,普通人呆在城市里,靠打工为生,领一份薪水,只要工作肯定不会饿死,官府规定有最低工资保障,廉租房(公屋)及社保医保,生活四平八稳但发财不易。

    移民就不同了。《宅地法》使到移民轻易得到大批的土地,土地上的资源有着较大的处置权,如砍伐木头归其所有,找到矿产也是个人所有,等于一步登天少奋斗二十年,只要能忍受冷清。脱离大城市的繁华(但相应的保障并不差)。

    当官的也喜欢到新城镇里做事,由于帝国实行“乡议局”制度,全民参与管理地方事务,这个机制在成熟的发达城市里,乡议局对于地方事务起到主导的作用,让地方主官颇有一种无用武之地地感觉。相反新的移民城市,大家都忙着干活,选上的议员甚至不乐意去开会(南洋开发初期,总督叫警察去捉议员来开会,议员不肯去开会。恼了警长。警长就把议员一把扛起来带走!)地方主官起到主导的作用,就有大权在握的感觉。

    许多人移民到温暖的南洋,也有好些人贪图比南洋更优惠条件地“欧亚大陆桥”战略大开发而往北走、向西行,那里的条件虽然差些,但同样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最重要的是以“欧亚大陆桥”为核心,辅以区间铁路、公路,从建业到罗马城,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的行程,华族心满意足,没有什么挑剔的。(指货运。若是客运则更快)

    科技的发展、华族地勤奋令到人类战胜了自然的力量(也只有象蚂蚁、工蜂般勤奋的华族才能开发长城以北的土地)。加上雄心勃勃的帝国朝廷大力支持,华族(含归化地民族)在欧亚大陆桥沿线挖田种菜、饲养牲畜家禽、砍伐森林、开掘矿山、冶炼金属和建设城市。一座座新生地城镇神奇般地出现在铁道线的两边。

    一条交通运输、经济的大动脉迅速形成,对推动东西方人员物资交流和经贸文化合作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其对南北和周边的辐射性作用也无比巨大。

    这么个背景下,大量地西方鬼佬鬼妹出现在建业的街头,同时,黄皮肤黑头发的华族则在罗马城谋生!

    东西方的交流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发展,其走向是积极的,融合是迅猛地,并且沿线地土地充足,建设周期可能长达50年之久,对于经济的拉动力可想而知。

    一般地,人口迁徙、移动走欧亚大陆桥,而货运则走海上丝绸之路。

    大宗地物资从广州、泉州、上海、青岛出发,沿海岸线走交州、过南洋之后,经过缅州(缅甸)、印州(印度)、贵霜(巴基斯坦一带)、进入波斯,一部分物资卸下,再继续沿阿拉伯半岛、顺红海上溯到埃及,埃及地区修建了铁路,货物从海船卸下,上了火车,运到地中海,再上船,然后分发地中海沿岸,另一条分枝则是到南非。

    海运沿线各海域实际上是帝国的内海,安全可靠,帝国制造的货轮大而快捷,最快在两到三个月就能走一趟,一年一个来回是很正常的!

    沿线港口是帝国建设的另外一个重点,修葺码头、拓展航道,堆放燃煤,保障航运。

    以前仅供海军用的精密海图全面印发,各个航运公司自由领取。

    举国共认一个皇帝的好处多多,走遍天下都不怕,良好的交通,安全的旅程,车匪路霸、海盗海贼少之又少,帝国军队、警察的效率极高,打击他们是不遗余力,最主要是人人有工作,个个有饭吃,没必要拿生命去冒险。

    经济持续发展,在征服了西方的五年后,罗马、日耳曼地区实现收支平衡,交纳的税金能够满足福利、官府支出及开发的需要。

    经济发达,社会极其繁荣,不说什么,就说“匪夷所思的休假制度”。

    帝国全面实行五天工作制,一天工作八小时,一年有5周法定的带薪休假,其中春节和国庆节占了两周,另外三周自由支配,大部分人选择夏秋之季连着国庆连放四个星期,再配以中秋重阳清明,佛诞道圣节日,皇帝生日也放假,一年足足有四个月在休假!

    一到假期,人们四出旅游,上山下海,道路和水面交通繁忙,浩浩荡荡,很是壮观。大城市人口锐减,马车纷纷上路,平时宽敞的公路速堵,火车轮船客游,旅游酒店难找,企业效率下降,找人办事不易,官府里接待人员多是打暑期工的大学生充数,而旅游圣地、海滨和乡村等景色优美的地方就人满为患。

    帝国的休假制度是实打实的,不会出现类似员工要求休假而领导说:“……休假可以,永远休下去,不用再来了!”的事情,主要是官府按章办事,严格检查各个单位是否照法律办事,不搞干领钱不做事的不作为,官府与黑心企业老板勾结不给员工休假的事儿很难发生,主要是有“乡议局”的制约。

    官府不能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如果光是那样,官府自查自纠肯定会发生欺压员工的事件,左手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