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事,实际上古杰兰得和他的长老们商量,还得说服一些顽固的长老,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比之下,夏侯惇则舒服多了,他的副手和参谋们是来帮助他而不会扯后腿,每天晚上绞尽脑汁帮他寻找对手的漏洞,做他的大脑为他搞定谈判的中心思想。
唇枪舌剑的激烈处,并不亚于战场上的血肉交锋。
更幸运的是,夏侯惇曾经进入过黄埔军校的“高级战略班”培训过,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如果没有证书者不能再回部队),对于谈判有点心得,加上一帮人帮助他,就勉为其难地担纲。
为了显示诚意(更主要的是补给不上来),夏侯惇将大部分兵力后撤了,每天他们就登上石山斗嘴皮。
谈判讲下去,就不是两个人的事,加入谈判的人逐渐增多。
郎有情妾有意,达成的协议如下:
一、部族区承认皇帝陛下的统治,在部族区,皇帝陛下是最高统治者,挂他的像升帝国国旗;
二、帝国给予部族区相应的资助金额,帮助部族区改善生活;
三、部族区取得内政、宗教、法律、武装的管辖权,帝国允许“部族高度自治,部族人自管部族区”,帝国不得干涉其权利的实施,不可轻易派人进入,帝国可在部族区设立了办事机构,与部族首领协商解决问题;
四、部族与帝国进行划界,部族百姓当进入帝国实际辖区后,即全面受到帝国管辖;
五、部族区内的资源,由帝国与部族首领签定合同,合作开发,例如阿卡神山的绿宝马,古杰兰承诺帝国商人可以进入开发,前提是必须尊重部族的宗教信仰,并且按部族区的税率交税;
……
协议的最后是大家都以美好的愿望,争取最终让帝国在部族区取得实管。
求同存异,双方都作出了很大的让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象帝国方面,有史以来第一次不谋求“实管”而是虚的管辖,但争得部族承认皇帝是他们的至尊,同时能够派人去开发部族区内的资源,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有接触之后,以后再使水磨功夫慢慢来。
以部族方面,他们保持了他们的独立性,还得到一定的金钱资助(其实是帝国抢着送钱,别把帝国当成冤大头)。
双方协议如此,要解决的就是大家在地图上划出辖区,结果帝国大获全胜,最好最肥的土地,如平原、河谷之类全部划给了帝国,交通枢纽、重要河流也在帝国手中。
并不是古杰兰高尚,他说服他的长老们如是说:“不要激怒帝国,真的全面开战,帝国或许会破皮流血,但我们则是灭族之灾!我们把最好的东西给了帝国,就象盗贼不会打穷人的主意一样,如果帝国还想进一步吞并我们,就得付出惨痛的代价,何苦来哉,我料帝国必不会取此下策!”
作为“克什米尔之鹰”是站得高,望得远,他的目光之远大令人很怀疑他的出身,他真的是一个山里之民吗?
经过了十天的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夏侯惇报请贾诩批准,很快也得到了批准,贾诩以特命全权大臣,领钦差大臣关防的身份,授权夏侯惇在协议上签字!
签字之后,夏侯惇带了三分痛苦地道:“这是帝国将军第一次在没有取胜的战争协议上签字!”直到若干年后.夏侯惇一直都没有原谅自己,为了洗脱这个罪名,他在日后的大战中极为凶残,意欲用滚滚鲜血洗清他的名声。
错了!不止是他,还有几个帝国将军,也与多个部族区签定了类似的文件。
而这样的文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帝国中央官僚的愤怒,一时间,弹劾贾诩的奏折雪片似地飞进了皇宫中!
一个个刺眼的文字:“文和无能,丧权辱国!”“丢尽了帝国的面子!”“不顾陛下的期望,违逆陛下‘实管’的圣论,大不敬也!”更激烈的有“杀贾诩的头以谢陛下和国人!”……
一场政治风暴,就象高高的喜马拉雅山的雪崩,骤然来临。
贾诩,他能够扛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