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北 第三十八节 名将之路(三)
金季节,奈何冬天来得早的话,军事行动只收场。等北风一起,各支部队脚底抹油,能
就跑多快。
以帝国军的装备顶硬上不是不行,但因环境的原因伤亡太大,皇帝说算了吧,慢慢熬北方这锅汤,不暴炒了。
我们的行动是以团为单位,团即为千人队,但往往加强为一千五百人,护送一批物资远出边境,到达预定的地方,一般是水草茂密之地停下,然后扎营,分散为连级部队,大约一半人马出动按地图反复搜索清剿。每控制一片地区,就向前推进。
我们有地图、有以鲜卑族为首的向导。找到游牧部族后,先礼后兵,给他们送礼物,争取以说服为主。
“要是不能说服呢?”
“我们帝国对于北方外族的战略就是不从就杀,不服就扁,绝不留情。如果不肯归顺帝国,灭族是家常便饭。”
“陛下教导我们,和平是打出来的,只有强大的军力,才能保证和平。”
“(外族)人生来是贱,我们直接给好处给他们,他们经常不肯要,只有用马刀才能令他们就范,他们信我们的马刀胜于信我们的嘴。”
“其实,大部分外族百姓都是肯归顺的,不肯的主要是上层的族长、酋长、贵族、头目,所以在交战的时候,重点就是杀他们!杀掉他们,往往其它人就肯投降了。”
“对于他们,还是给出路。晓之以理,动之以利,威之以兵,尽量争取。”
“军人们地奖赏是很奇特的,杀一个人,切下那人的耳朵来领赏,赏银一两;捉到一个妇女(男的一个不留),赏银三两。要是青壮年妇女,赏银四两;如果是外族归顺,那么就按人数来算,每有一个人归顺就赏十两银子!”
“看来北方攻略还是以仁义为主。”丹儿沉吟道。
“对!我们的战略明摆着,就是融合!”
“从上到下,都清楚这笔帐。每增一人入我帝国,我帝国实力就强一分,外族的力量就减一分,他们归入我们帝国,纳税、交粮、服军役,更长远的是开枝散叶……灭族不过是辅助手段,争取外族归顺才是王道。”
“那么,成功率高吗?”
“还行!我们有强大的军力,还有归化地外族现身说法……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心是真的!我们真心想让外族归顺。归顺之后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们。平等对待,同为一族。无分彼此。”
“一个皇帝、一个帝国、一个民族!”丹儿的脸现异彩,眼睛闪亮就象天上的星星。
……
夜幕降临了。在包间点起红烛,照得丹儿地脸红扑扑的,象红苹果般令人垂涎欲滴。
水上餐厅就在郊外,风儿带着丝丝凉意,皓月当空,繁星欲语,听取塞外草原、河流的天簌之音,两人絮絮私语。情感从中得到升华。
他们并不清楚,他们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帝国民族的大迁移。大融合的过程,帝国征服到哪里,就融合到哪里,从此各族同为一族,千秋万代,血脉相连。
……
姜维随部行动,初期先是负责保护运输队,把补给物资从师部运到团部,再从团部运回人口和牲畜到师部,来来去去,工作繁忙但相对安全、舒服。姜维是这么说的:睡觉都睡得安稳得多。
不过,还没舒服多少天,听闻前线战事趋紧,他这个连队也派上用场,前往征剿。(其实,姜维并不清楚,在他背后,看不见的手起着作用。)
杭爱山脉是国内北冰洋流域与内流区域的重要分水岭。北坡多针叶林,南坡多草原牧场,多温泉,所以游牧民族甚多,相对有实力。
过了杭爱山脉,气候趋冷,生活逾加艰苦,部族就少了。
汉朝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实质可以分成三大部分,一部分是靠近长城地部族,也就是以前犯边的鲜卑族为主,他们初始地实力最强,占有了整个北方游牧民族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曾经雄极一时,但时至今日,这部分已经烟消云散,死地死,降的降,成为了历史。
第二部分就是杭爱山脉以南、克鲁伦河、松辽三江平原、外兴安岭之间的部族,他们的人数不到整个北方游牧民族人数的三分之一,尚处于自得其乐,互相封闭的状态,实际上,这部分就是日后的蒙古族、金族、辽族的前身……;
第三部分就是杭爱山脉、外兴安岭以北至北极圈,这部分地部族更小,人数更少,不到十分之一人数,还处于愚昧状态。
如此的分布原因无它,唯气侯耳。
现在帝国军重点打击地就是第二部分,经过多年的不停顿的打击和分化,内附帝国者甚多。
帝国皇帝对于打击这部分有着异常的爱好和偏执,驱使部队不停地向北推进,所幸的就是帝国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支撑得起,如果是一般的农耕国家,如此用兵法,早就成为了穷兵黩武,民不聊生了。
接到命令后,姜维率领一个加强连(一百五十人)和五十五名退伍后返聘的雇佣兵,带着六百匹马,三打狗,出动清剿。部队之中,有相当多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