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一下子亮了开来,各处堆放的柴火堆燃起熊熊大火,把黑夜变成了白昼。
当时没有什么战场短途通信,包围特牧城的上千门大炮,都听着主炮阵地的声音,当第一声火炮的轰响传出后,各炮位依次开炮。
各炮阵地上闪现出一簇簇、一朵朵白色的爆烟和桔红色的火光,然后一片片炮声传来,震耳欲袭的炮声至骇人听闻的地步。
夜被炮弹劈开了,远处高高的特牧城,都被那眩惑人目的连珠似的炮弹余光,火光闪闪地照了出来。
大炮大吼着,由于夜里睡觉时被迫上岗,炮弹们怒气冲冲落入了特牧城中,城里响起一片惨叫声和惊慌声。
震撼大地、震撼心肺的炮声响个不停,帝国的炮手,在一小时内朝天怒射了一万四千枚炮弹!边打炮还边狂笑道:“落雨啊,快收衫啊!”“扶南小鬼头,起来屙夜尿啊!”……豆沙喉搞出一片鬼哭狼嚎,夹着不时的轰响,真系乱成一团。
然后,然后就大家回营上床睡觉去也!……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会炸膛。
城里可就惨了,顷刻间成了血腥的屠宰场。到处墙崩屋塌,烟尘弥漫,哭声震天。
。轰说火炮威力不大,可是往城里扔一万四千个铁球过去,任谁都吃不消。加上那时侯的城池内也是非常狭窄,哪有今天的什么公园、大马路之属,房屋多,人口多(扶南还是留了充足的人手来保卫都城)挤在一起,就算是瞎猫,也能捉住一只死老鼠哇。
好不容易平息下去,帝国军过了三个半小时,炮手们从床上被叫起来,大家去吃饭。
吃过饭,炮手们又去兴致勃勃地打炮,打了近一小时,放了一万一千枚弹弹出去,那些弹弹快活地跑进了特牧城后,炮手们擦把脸、洗洗身,回营补眠。
城里再次哀鸿一片……
此后,帝国军并不直接攻城,每天尽以打炮为乐(你打炮当然乐了,谁打炮不乐?)每轮少则千发,多则万发,没有定数,也无时间规律,何时打,怎么打,反正偶打炮打得爽就打。
终日隆隆的炮声,对于敌我都是苦难的折磨,帝国军好过一点(仅管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毕竟打炮时间表是掌握在帝国军的手中,针对时间去作息,勉强过得去。
扶南人就惨了,遭到大炮的折磨,除了害怕头顶上掉下来的东西,生物规律完全被打乱了,几天下来,人人精神不振,个个晕晕欲睡,耳边尽是轰隆声。睡觉都是胆战心惊,人家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诗情画意,扶南人夜晚听见的则是不时传来的“砰砰砰”的炮弹下落声,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大家也都晕陀陀。
若是一次打上一万发,大家就知道有好觉睡,因为所有炮一齐放,打上一小时,大炮必须休息三小时。但每次打千发,那就无从捉摸放炮的规律了,时快时急,时紧时慢,随心所欲。
无聊透顶的炮手们得意洋洋地唱着:“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打炮手,一上一下拼命打,一边打,一边叫……”导火索点燃了,五个炮手一下散开,俯下身撅起屁股对着炮位,双手塞耳朵,“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炮弹飞了出去……
特牧城内,扶南人力争向城内深处居住,弄到狭窄的街道都有一半搭了窝棚住人,大家投亲靠友,城里深处的房子都住得满满的,挤得有如鲮鱼罐头。
要不挤进城深处住,要不就在城墙内侧靠墙边居住,安全性也不错。
找不到好地方住的百姓、军队,他们搭起了木棚,或者用木头加固居处,被帝国军打过炮,他们有所了解炮弹的威力,知道使用一定厚度的木头或者竹子,就能抵抗住天上砸下来的铁弹弹。
成百上千的厚木架的掩护所象雨后春笋般立起来了,连城楼上也搭建了一些,以让大家得到庇护。
果然大部分炮弹无法击穿掩护所,只砸得那些木制框框震动颤抖,扶南人心安了很多。
但人总是要活动的,不可能带着木架四处跑,于是厚厚的木盾大行其道,大家在出行时都在头上举了一个木盾,看起来就象一顶顶可笑的大帽子,有了它,是安全了一点。
人真的是有智慧的,对于贵族,他们制作了大大的木伞,上面涂了油,以便让落下的炮弹弹开,由仆从举着,既威风又保险。
后来又发现,圆弧面的防弹效果好,于是大家用火烤制木板,做成拱形盾,安全系数大增,倒是跳弹经常导致旁边的人倒霉,遭到池鱼之祸。
炮弹打出去攻击敌人,走直线的叫做“撞”敌人,走曲线的叫做“砸”敌人,可没有什么爆炸之说,威力可想而知,是以扶南人的防护有点效用,当然,如果炮弹在没有衰竭时命中目标,还是相当有威力,砸在城垛上有时甚至能砸得开了缝。
要说清楚的是:帝国军的火炮炮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