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八章:天下粮仓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纽约公众报、伦敦电视台、柏林电视台…共有三十几个国家的电视台和报社同时报道了一则前所未有的消息。素来以科技领先的好汉公司居然不惜重金在其国北方建设了一个面积达近百平方公里的粮仓。这个粮仓几乎占有了整个三江口的全部地皮,其规模之大、建设之神速度,是人们从来都没有见到过的。

    一时间,世界各国皆议论纷纷,惊疑不已。眼下,因为连续几年的粮食大丰收,粮价一跌再跌,象苏联、印度等拥有着大片土地的国家,粮食差不多跟垃圾一样了,成了负担,成了令人头疼的头等大事。

    而在这个时候,好汉公司为什么要弄这么大的粮仓呢?是有人暗中指使?是其国要有什么大的动作?还是向来做事惊人的李大老板感觉到了什么?

    人们百疑难解释,臆测纷纭。同时,各国的间谍、记者和一些想搞清事情真相的人一窝蜂般的赶向了三江口。

    三江口原本是松江和乌苏里江交叉点的荒凉平原地带。现在,一栋栋圆形的巨大的建筑几乎挤满了这近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如果从上面鸟瞰,一个个刷着红漆的直立在地面之上的椭圆形粮囤,就象是两条江水中央的一股红色主流,随着地势流淌着,一直延伸到中苏边境争议颇多地黑瞎子岛上。

    黑瞎子岛在我国境内的江北岸。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岛却成了两国地界点,不管是我国还是苏联的人们,都不会轻易的来到这个岛上。而好汉公司的粮仓群末尾端当然也不能犯规矩。纵然是这样,粮仓还是建设到了黑瞎子岛的边缘处。

    与我国仅隔着一条窄江的苏联边界的群众,只要站在江边,就会很容易的看到这片气势磅礴地建筑群体。自打粮仓建设成后,江边上来窥探的人便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不但人多了,苏联航运方面派来的货轮也与日俱增,还不仅如此。在最近几天,苏联境内的江岸上,一辆辆外型笨重的卡车也多了起来,这些卡车上都装满了大豆、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除此之外,停泊在江上的一艘艘大吨位的货轮在今天清晨时分,都停靠在了临时搭建起的码头上,一大群苦力工人齐刷刷的站在那里,似是在等待着什么命令。

    上午九时许,四、五辆黑色的付尔加轿车开了过来。哈巴洛夫在车还没有停稳当地情况下。就有些急不可耐的钻出了汽车。此刻,他白皙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兴奋。他在车里刚一冒头,那些苦力和围观的人们便一起激动的叫喊起来。

    哈巴洛夫见到众人对自己如此的热烈,脸上的兴奋又换上了一股得意。现在,他可是苏联民众倍受拥戴的大人物。自从去年在李汉的开张典礼上与好汉公司签定了用粮食换电脑的合同,哈巴洛夫便成了苏联民众贴心人。因为连续几年地粮食大丰收,已经使人口稀少但地盘广袤的苏联粮满为患,眼下,如果不把粮食变成钱,那些苏联农民是无法再进行今年的土地种植的。

    对这个问题。其政府早在一年前就意识到了,可这时地各国都因为风调雨顺有了好收成,根本就用不着再向其他国家进口粮食。因此,苏联政府就面临了一个难堪而无奈的尴尬局面。谁能想到李汉在这个时候居然肯用电脑来换他们的粮食。虽然兑换的条件亏了点,可怎么也比把大量的粮食白白霉掉,再动用大笔金钱去购置先进的办公用品强得多。于是,经济拮据的苏联政府认同了哈巴洛夫的建议,用准备去购置先进办公用具地巨额卢布收购本国地粮食,然后与李汉进行对换。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办公用具,也缓解了民众卖粮难的问题。确切点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没有钱种地地头等大事。

    哈巴洛夫对自己的这个一举两得的创举感到很是自豪。他感觉自己是占到了临国的便宜一样洋洋自得。今天是第一天向临国送粮的日子。在来之前,他与李汉互通了电话。在确定了送粮时间后,他更是自鸣得意起来,此刻,他在几名随同人员的簇拥下,蹬上了一个地势稍高的地方,尽量摆出了一副意气风发的姿态,觉得离李汉定的九点十八差不多了,就抬起了手腕,须臾,他平抬在胸前的手朝半空林举而起,口中兴奋无比的高喊了一声:“开始吧!”随着他的一声令下,码头上立刻忙碌了起来。

    相比之下,好汉公司的粮食基地要比苏联境内的码头还要热闹许多。李汉在一大早就乘直升机赶来了。此刻,他站在江边的一块平地上,正远眺着对面的忙碌景象微笑。**在他的身后,站着闫同等八个老兵,还有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肤色记者们,除了他们,当地的一些群众也闻风赶来了,他们都要看看这个破天荒交易的过程。

    李汉今天穿的是一身黑色的西服,脸上还戴着墨镜,江风很大,吹得他的头发和衣角不时的舞动着,看上去比前些日子多了些洒脱和自信。

    “李汉,他们好象已经开始运粮了,你确认考虑清楚了吗?”闫同乍一到这,就被这天下无二的粮仓吓了一大跳,对国内外形势颇是掌握的他同时也感到了一丝紧张。可看着李汉满是自信的神色,又不好轻易开口提醒李汉,而当他看到苏联方面已经开始朝这边运粮食了,才忍不住试探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