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铁血抗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卷 遍地热血,遍地忧伤 第一九八章 是谁将计就计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尽管凌杳的判断不可谓不准确,反应也不可谓不及时,但是很明显的,他还是慢了一步。

    问题出在93团的团长钱进,倒不是说他临阵脱逃什么,他不是那么没种的人。问题是他在几个团长里,是最为这一次的战斗12师给人晾在一边而感到窝火的一个。也可能是因为他是从第4军军部下来的缘故,他的心高气傲也比别的人来得更加的强烈一些。因此,当他的搜索分队发现了一支日军的辎重车队及约一个中队的护卫部队之后,他头脑一热就带着部队追上去了。

    也许同样的错误再出现一百回,他都不可能犯,但这一次他却犯了。很多时候人们不怕犯错误,是因为有改过的机会,但是在战场上犯错误的人,却往往没有这个机会的。

    钱进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是个陷阱,但是他的第一时间对于已经精心布置了很久的日军指挥官来说,已经是很迟了。

    钱进在发现自己被一个联队的日军包围了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冷静大大的将他一时头脑发热带来的恶果降低了很多。他立刻命令拖在最后的4营不惜一切代价向兰溪方向转移,那条溪虽然被称为溪,但是平均宽度有20米,平均水深有2米,最深的地方有4米深,而且水流很急,涉水过河的话难度是很大的。而钱进也很快的发现日军是轻装迂回,并没有带架桥设备。而4应也不负众望的在日军的口袋扎紧之前抢占了兰溪上唯一的桥镇远桥,并以最快的速度构筑了防御阵地。而为了掩护4营的行动,93团也失去了唯一的突围的时机,被日军彻底的包围了。4营和团主力被分割成两部,两边的情势都非常的危机。

    钱进冷静之处还在于,局势虽然万分险恶,他还是在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一个突击队,主动和敌人接触之后搞清了这支鬼子的番号——第9师团第18旅团第36联队,并把所有的情报第一时间汇报了师部。

    日军第9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下辖第6和第18旅团,第18旅团长青木成一少将,18旅团下辖步兵第19联队和第36联队,第36联队联队长太田贞昌大佐。第9师团在前面大半个月的战斗中都没有出现过,显然,这是一支刚刚增援到战场的日军的新锐力量。而不是打了大半个月,已经人困马乏的101师团和27师团及波田支队的疲兵。

    而设计了这个将93团困住的陷阱的,也就是日军第36联队联队长太田贞昌大佐。此人年仅32岁,在注重按资排辈的日军体系中,能以32岁出任大佐联队长职务的,算是少而又少了。而且他并非军校科班出身,而是毕业于日本着名的早稻田大学,从军之前是学界一致看好的未来的汉学家。在响应军方的号召入伍效忠天皇后,多次为军方提供对中国问题极有针对性地建议和意见,深得上司的赏识,在军中的职务也如同坐火箭一般的攀升。由于他本人的力求,军方高层也觉得很有必要让他在一线积累战功以便更快的提升,才在不久前任命他会步兵第36联队的联队长,到一线作战,也算是一种“镀金”。

    太田贞昌极为注重对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在得知中国三大王牌之一的第4军,尤其是12师发生了很大的人事变动之后,他很快就制定了这个诱敌计划。看准的就是12师的前敌指挥官年轻而缺乏经验,事实上,他的推断相当的准确。当93团一头撞进他的陷阱里时,他甚至还有些为第4军的威名即将泯灭而惋惜呢。而吃掉93团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胜利,从93团掉入陷阱开始,他就将12师作为一个整体目标来打算了。

    烈风雷的警卫营到得极快,但是也并没有出乎太田贞昌的意料,基本上这完全在他的预算之中。有一点出乎预料的是,烈风雷的警卫营不但火力强大,而且战术动作超出寻常的迅猛,竟然能在一头扎进包围圈之后,没等日军将口子缝上,又杀了出来。虽然未能给93团打开一条通道,却和守卫桥头阵地的93团4营合兵一处,也大大地牵制了太田贞昌的兵力部署。他更没有算到的是,12师师长凌杳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带着一支小部队赶到了桥头阵地。而有了凌杳最近距离的指挥,93团的发挥和先前明显就有些不同了。

    如果不是太田贞昌一开始想把这个包围圈玩大点的话,凭借他手上的兵力,不要说缺了一个营的93团,就是一个旅,也称不过一天去。但是因为他的欲擒故纵,93团抢占了一个小高地后,日军一时半会的,倒也拿不下来了。而桥头阵地那里,得到了加强的中国军队迅速的向外突击了一下,扩充了防守纵深,也使阵地更加的牢固了起来。

    太田贞昌从中国军队的临场表现远远强于先前的情况判断,他们应该有一个更高级别的指挥官赶到了前线,以他自认为对中国人的了解来看,应该是师一级的副主官或者是参谋长,但是他没有想到对方来的就是师长了。其实在太田贞昌看来,不管对方来的是什么人,他要结束这场战斗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他觉得自己决不是那种可以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满足的人。既然中国军队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了过来,那他为什么不将计就计,杀一个回马枪,强势夺取他们的正面阵地呢,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