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铁血抗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卷 遍地热血,遍地忧伤 第一九五章 请缨出战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支部队的魂有多重要,凌杳非常清楚。但是他更清楚,真正让这支部队的魂指引官兵们去战斗,给与他们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却绝对不是喊喊口号就行的。一支部队凝练灵魂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胜利。而要取得胜利,仅仅靠团结也是不够的。就像一支足球队,要取得比赛的胜利,精诚团结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前锋中场后卫都必须要有一个真正的核心主力。

    凌杳看好的,是这么几个人。

    92团团长林森,身经百战,年轻有为的老兵,那不用说了。林森的特点是防守非常顽强,而且大局观比较好,协调能力不错,可以看作是足球场上的中后卫。

    94团团长宿郁彬,12师的“老人”,但是年纪比凌杳大不了多少,也就是三十出头,长得很有书卷气。但是在团级主官里,没有人的资历战绩比得过他的。94团原本就是一支攻守平衡的部队,重组之后风格依旧。可以把他看作是足球场上的中场核心,94团的稳定将是全师最大的保障。

    师警卫营营长烈风雷。和古地一样,凌杳喜欢把警卫部队当作火力突击群来使用,他几乎在第一眼看到烈风雷这个人的时候,就决定让他来带师警卫营了,因为他在这个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无比强烈的攻击性。算起年龄来,烈风雷与他同岁,当过土匪,后来转成地方保安部队,再后来编入正规军,参加过淞沪会战的外围战,刚刚被送到中央军校参加一个短期的培训班出来。以他的年纪而论经历也算十分丰富了。文化不是很高,能将就着看懂电报和简单的文件,这似乎还是在中央军校时学会的,但是很有自己的想法,骠悍而义气,而烈风雷实际上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当土匪时的外号,他的本名连自己都早已忘记了。而毫无疑问的,凌杳是准备把他当作突前前锋来用了。

    不知道为什么,凌杳还对当天参加会议的唯一一名女性,师通讯营营长柴渺比较期待。这是一个刚刚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而她在美国读的,则是着名的西点。这年头女生读军校的本来就是少数,能够到美国西点军校留学的更是凤毛麟角。任命她为通讯营长只是暂时的,凌杳觉得她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战斗部队的主官。而且她也比较年轻,才23岁。早些时候,袁维绪以26岁的年龄升任少将创下了一个空前的纪录,但她还是以参谋的身份晋将的。不知道这个西点的海归有没有可能打破袁维绪的记录呢,而且最好是以作战部队主官的身份。不过柴渺这个女生虽然是“海归”,身上却没有什么洋做派,相貌上比不得凌杳先前见过的那些亮绝艳烈的绝世倾城的美女,但也还算赏心悦目,关键是她的气质很独特。穿上军服的时候就是一个干练沉静的军官,而换上便装的时候,更像一个娴淑温婉的大家闺秀。后来他才知道,柴渺原来出身名门,她的祖父,是国民军的缔造者之一,也是国民军最早的五大元帅排名第二的一人。现在国防军中资历最老的元帅,时任第二站区司令长官的廖克强元帅,在她的祖父在生之时,只能以后辈自居。

    在部队不断成型的过程中,凌杳不时地想起古地袁维绪和路晓飞这几个伙伴来。其实他时常都在想念着他们,可是这个时代的通讯远远不像他们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么发达,就算是写信,通常也要很久才能到达。而且战争时期,作为军人的他们都居无定所,只能靠军队内部的方式联络,而在战争中,即使是军队内线,也常常无法联系。早在淞沪战场上会面的时候,凌杳就知道古地他们那里根据他当初设计的图案,制造出了一款性能优秀的机枪,他也看到了古地的部队里有不少改进型的毛瑟步枪,虽然说12师的装备还算整齐,可是多一些性能优秀的装备,当然对战斗力的提升大有好处。

    可是好不容易打听到的消息却是,古地现在身在囹圄之中。凌杳想不明白的是,国家危难,正是用人之际的时候,为什么像古地这样已经用无数的战绩证明了自己的才华的青年将领,却会遭受这样的待遇。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袭上他的心头,他在高中的时候历史学得特别好,也知道在历史上很多时候外敌的强大只是国家饱受欺凌的一个原因,更深的原因,还有一种内斗的因素在里面。而这种内斗,几乎在这片古地的土地上出现国家开始就存在了。只是,学历史是一回事,当自己,自己的朋友身陷其中的时候,所感受到的东西,绝对是不一样的。

    为这个,凌杳很是消沉了几天。不过他很快又振作起来了,他知道,乱世是一场劫难,可也是一种机遇。现在,摆在他个人面前的,更多的就是一种机遇。

    到了5月中旬的时候,中国军队经过猛烈的攻击,在出动空军和大量部队的强攻下,虽然一度将马当要塞收回,但是遭到日军更为猛烈的攻击,最终失陷。日军进而以舰艇火力引爆水雷,以爆破队炸开水下封锁线,疏通航道,继续西进,并于5月下旬进占彭泽、湖口,兵锋直指九江。

    6月3日,依靠着马当要塞攻防战胜利而堪堪稳住了11军司令官职务的冈村,正式下达进攻九江的命令。日军波田支队在海军掩护下潜入鄱阳湖的鞋山附近,从姑塘登陆。守军虽顽强抵抗,但在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