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铁血抗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卷 江山如此多厄 第九十九章 名不副实的整编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于古地他们来说,目前最大的变化就是从第4方面军(原中原方面军)调到了第7方面军,而且是第7方面军的主体部队第7军。

    71军军长李宗凌少将调任第7军军长,这是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任命。作为国民军十大主力军中始终名列前三的第7军,从来就没有50岁以下的将领担任军长的历史。李宗凌少将在担任71军军长期间虽然战功卓著,但是毕竟资历尚浅,就是他本人也认为自己仍呆在71军的可能性比较大,最多就是将71军升级为甲种野战军,没想到竟然就直接调到了全军三甲的第7军。而这一年,他才34岁。

    据说这也是当局的安排,因为第7军是第4方面军系统的核心部队,放到哪里去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没有一个当权者会喜欢对自己不是很买账的部队,但是他又清楚要把自己的心腹安排到这样的部队担任军长,4方面军系统的人也决不会答应。李宗凌少将是中央军校一期生,和那些新编独立师的师长们是一拨人,虽然不是当局直接带的学生,但以他和前军政部邵部长的关系,他们也等于是他的学生,同时李宗凌少将在4方面军系统里又呆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作战能力也很得到4方面军系统的欣赏,在各种利益的权衡下,把他任命为第7军军长是最合适的了。

    第7军是甲等主力军,下辖19、20、21三个甲等主力师,每个师1万5千人,加上军直属队和军直属炮兵旅、工兵旅、野战医院,辎重部队等部队,全军一共有兵员5万千余人。第7军三个师的师长,在新任军长入主之前就进行了调整,其中19师师长杨立少将是李宗凌在中央军校的学弟,后来又被选入当局任校长后组织的留美将校团,不久前才回国,具有纯正的“中央”血统。年龄和李宗凌差不多,33岁。而20师师长林鹤飞少将则是第7军的老人,46岁就已经是满头花白的头发了,他是从排长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师长的位置上来的。21师师长吴应锋少将则是李宗凌从71军带过来的,这年也是33岁。军参谋长池箬客少将倒也是他们中央军校的同学,四期生,现年32岁。古地见到过,是个长得让他都有点着迷的帅哥。正式担任第7军军长后,李宗凌少将晋升为中将。

    在这场人事大变动中,古地的独立团被成建制的带到了第7军,仍然是独立团的番号,直属于军部。当然独立团现在也水涨船高,总兵力虽然还是2千人,但是兵员素质、轻重机枪的配备和冲锋枪数量都是全军团级建制的翘楚,韦涛的炮营也被军长划给了他,在原来8门75毫米野炮的基础上,还增加12门80毫米迫击炮和2门德制37毫米战防炮。实力都超过二三流部队的炮兵团了。此时,国民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引进德制装备作为国防军的制式装备,并在引进的基础上全面仿造。

    不过在这样的部队担任主官,压力之大是不难想象的。古地觉得军长的这个安排很不厚道,他自己被军政部架在了火上烤,便也把古地架在了全军的火上烤,这叫临死也要拖一个伴。当然,这种伴他古地倒也满愿意当。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又翻过一个年头了。这些日子世界并不太平。欧洲,德国已经蠢蠢欲动,意大利也在做入侵埃瑟额比亚的准备,英法还在妥协,希望德国会去进攻苏联。这一段历史,倒是和古地他们在中学的时候学的差不多。可是在中国,东北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国民政府寄望于维持现状,让宇文公爵充当和日本人的缓冲带,宇文公爵自己也乐于维持这种实际上独立的状况。但是日本人不干,他们已经越来越急于彻底的得到东北四省了。在朝鲜,他们已经囤积了4个常备师团,在黄海上也停泊着一支庞大的联合舰队,对于这个具有侵略本性而且尚未开化同时又缺乏资源的国家来说,把已经出动的部队再收回去,这种战争成本是他们付不起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东北是不可能平静的维持现状下去了。

    国防军的全国大整编也因为东北局势的日益险恶,渐渐的走进了雷声大雨点小的俗套里。除了更改了军队的名称,十大方面军的番号是定下来了,部队的架子也都搭起来了,但是该裁汰的没有裁,该新建的也没有建,要达到当局希望中那种政令军令统一,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军队,则明显还很遥远。甚至到了最后,连全军统一制式装备的基础要求都没有能够满足,依然是老国民军的几个主要支系部队装备德式装备,投诚起义的旧帝国军主要装备日制装备,而一些地方部队德式的日式的美式的苏式的装备都有。

    路晓飞在这场大整编中除了担任国防军21集团军中将司令之外,还兼任北平市长和北平警备司令部司令,他的新5军军长王靖任绥远省主席,新6军军长徐清扬任察哈尔省主席。原本属于帝国军上官系核心部队的新6军,在表态加入路晓飞的阵营后,到目前为止,表现出了一种死心塌地的态度,路晓飞知道,这种态度至少还会跟随徐清扬很长一段时间。而原来的安国亲王在最后也搭上了“起义”的末班车,不过由于他最心腹的部下投靠了路晓飞,南面的几个集团军又被并入了国防军第3方面军的序列里,他手里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力量,被国民政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