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
中央政府在住房政策上就有所迷失。将房地产从带头产业过渡到了支柱产业,热衷于GDP的光鲜和灿烂,而忘了中国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还需要把主要财力物力投入研发创新上,带动大国经济,以提升国家竞争力。
支柱产业对GDP的推动作用非常直接。对城市任期政府来说,热衷于为业绩经营城市,投巨资建立里程碑,比拼搞最大广场,置本来应该负责的基本需求不管(廉价公屋),持续推动了本来不该产生的投资需求(为了市容大规模拆迁建设)。
在这个利益的旋涡中,尝试有所作为的政府,一如被置于一个巨大的风箱之中,被一股无形的力推来搡去,左右为难:调控楼市价格伤了经济;放任价格伤了民情。楼市的尴尬,引发了体制性腐败和民愤,还危及我国的长久竞争力。关注民生民意的中央政府高调宣誓调控,政策却在尴尬徘徊。
按揭成为强劲的助推器
银行存在着严重的倒挂现象,按揭贷款的信贷资产是银行最好的金融资产,所以银行对假按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银行利用按揭这个杠杆,将千百万人潜在的需求都焕发出来,客观上助长了房地产的非理性上涨。许多假按揭,并不是伪装多么巧妙,而是银行怕这生意跑了。你违规,一个人贷款1个多亿元,他求之不得。只要你敢借,他就敢放。这就是金融本位的泡沫,而这个泡沫本身又将银行自身也拖入了万劫不复之泥潭。
开发商的“新住宅运动”误导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住宅运动”与2002年开始的“居住改变中国”,是由开发商发起的两次大规模运动。这两次运动,带有一点愚民政策的味道,对国民性的调动和不合时宜的需求膨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扩大市场基础,这是任何一个商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是由此产生的后果,却是惊人的。这就是把千百万本来应该有更高流动性的群体,绑在了一个地方,成了房奴。
每一个人是一个宇宙,每一个市场也是一个宇宙。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宇宙中,才能够理解复杂表象背后的理性。中国住房市场迫切需要这种具有洞穿混乱的理性思维。
居住雾障下的房奴
中国城市的上空正弥漫着居住的重重雾障,成千上万个有活力的精灵正在沦为房奴:
朋友赵文,工作地点4年换了南京、上海、北京3座城市。在每一座城市,都因租房的房租高过分期付款买房的月供,而狠狠心按揭买房。本来在北京不想再买房了,可是又挡不住2008年的诱惑和占有房产的欲望,在付了6个月的房租后,又投下20万元的首付款。赵文先生性好动,为了买房,几个黄金周居然没有离开北京。
说实话,我不理解赵文。因为他们先前都是喜欢与自然亲近的人。近几年国内开辟了许多绝好的自然风景游,都与他们断了缘分。自然伸出友好之手,邀我们去享受她的美、磨练我们的意志力、更给我们的思想注入灵性,而我们这群朝气还没有退尽也算有点条件的人,却偏要投奔拥挤的城市,龟缩在钢筋水泥筑起的壳子里。花样繁多的居住新概念,已经把像赵文一样的人,愉快地陷进自己划定的圈圈,消耗着茁壮的生命和创造的灵感。
这种现实更有在古老的国度蔓延的趋势。在我们的城市,现在正流行把花园建到自己的居室里,把山谷搬到自己的院子里,把小区建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欧洲庄园。居住,是人们众多需求中的一个,住宅就是一个夜晚歇息的地方,却偏偏被渲染成实现崇高人生的重要手段和目的,以至引得无数欲望焚身的男男女女,忘了本性而“居醉房迷”。本来具有着内在无穷性的国民,硬是被反锁在血汗、金钱筑就的牢笼里,沦为房奴。本来应该以流动性为天性的族群,却以周游列国开拓视野为机会成本,而固守一隅拼命省钱。
200多年前,先知纪伯伦作《先知》谆谆告诫:
“你们,宇宙之子,静中之动,你们不应被捕陷,不应被驯服。
你们的居室不应是锚,而应是桅。
纵使你们的宅邸金碧辉煌,
它们也无法隐藏你们的秘密,掩盖你们的愿望。
因为你们内在的无穷性居住在天宫里,
它以晨雾为门,以夜的歌声和寂静为窗。”
可是,先知的告诫被中国人置若罔闻。人们啊,你们真甘愿躲进钢筋水泥筑就的牢笼里,而无视自己内在的无穷性正一泻千里吗?
需要反思我们的发展逻辑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而深深刻在今天中国城市居民记忆中的城市影像,却是新修大马路上的满目疮痍。好端端的马路,常常被莫名其妙地挖开,又被稀里糊涂地填上,过些日子又会被毫不客气地翻个底朝天。
满目疮痍的大马路,正在哭诉着满目疮痍的城市开发方式,开始人们还骂骂咧咧,可时间久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