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雪洗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部 烈血挥戈 第八部 巨龙涅盘 第五百四十章 巅峰对话(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家最关心的问题……

    方向东:chun雨润物细无声,很难说这种转变是什么时候完成的,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但有一个例子可以对此做很好的说明,很多消费者到华盛魁的超市里采购食品,第一次进去一看,都很奇怪,因为很多消费者在电视广告里看到的品牌商品,华盛魁里都没有卖?为什么?因为华盛魁对食品安全的质量控制让那些做了广告的产品进不去,在华盛魁卖出的每一件食品,其食品的卫生安全标准,是以出口食品的质量来要求的,欧盟的,美国的,rì本的,你起码达到一个,才有资格进来,而不是你在电视上做了广告,就有资格进来,进来以后呢,还不算,你还必须和华盛魁签一个产品质量对赌协议,这个协议的涉及金额根据商品的不同而不同,据我所了解,最高的标的金额达到了5个多亿,生产厂商所生产的食品一旦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厂商的这5个多亿质量保证金就要打水漂,就要成为华盛魁赔偿消费者的理赔基金,所有的厂商对自己的产品质量都心知肚明,达不到出口标准且对自己产品质量没有信心的厂商商品,根本就进不了华盛魁。

    主持人:这样的标准,对zh国的企业来说,是否太过苛刻?

    方向东:在商品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我们不对厂商苛刻,就要对消费者苛刻,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上次我到华盛魁买东西,在超市里,遇到一个推着购物车买东西的老太太,那个老太太转遍了超市,却没有发现一袋加碘的jing盐,很奇怪,就问超市的售货员,你们这么大个超市,为什么连一袋盐都买不到,服务员给老太太拿来了一袋盐,一袋海盐,老太太更生气,说这是没加过碘的粗盐,还会结块,她不要。服务员告诉她,zh国市场上销售的加碘的jing盐当中包装上未标明的抗凝剂,是亚铁氰化钾,是剧毒物品,大家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自杀特工安在牙齿里关键时刻一咬破牙马上就没命的就是含有氰化物的同一类化学毒yào,亚铁氰化钾——k4fe6——食入50~100毫克就能致人死亡,砒霜的致死量是500——1000毫克,亚铁氰化钾的毒xing是砒霜的十倍,而其中的加碘物碘酸钾或碘化钾也属于有毒物质,在出口食品中禁止添加,欧洲人不吃,美国人不吃,rì本人不吃,非洲人不吃,我们却每天都在吃,所以华盛魁从不销售加碘的jing盐,听完销售员这话,老太太愣住了,我也愣住了,以前我也不知道我们每天三餐吃的jing盐里面居然使用剧毒物质作为抗凝剂,那个服务员给老太太上了一课,也给我上了一课。后来我还专mén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我们以前吃的盐是没有添加这种剧毒物质的,从89年以后才有,而国内的“特供盐”就是不添加任何的化学添加剂和抗凝剂的粗盐。

    主持人:(很震惊,半晌才反应过来)……嗯……谢谢,今天也给我上了一课,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吃了几十年的盐当中居然有剧毒物品,这……不……不知道为什么,这确实让人很震惊。

    方向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明白有的人为什么非要让把剧毒物质添加到我们每天都吃的食用盐中,这肯定不是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出于健康考虑的话,把这些剧毒和有毒的化学添加剂取消,我们大家吃的盐就都是欧洲和美国食用盐标准了,谁好谁坏一目了然……不过还好,我们还有华盛魁可以选择,还有华盛魁在帮我们选择,还可以到这里放心的买一点东西,这只是一个xiǎo例子,我想所有的消费者在经历过这样的教育以后,再次买东西会到哪里去?会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到哪里买东西,这就是我所说的华盛魁现在代表着一种消费理念的概念,人们知道,在这里不仅仅是在卖东西,而是在引导着一种正确健康的消费理念。在这里买的每件东西,你不必知道它是如何生产的,但你可以知道你在这里买的,与美国消费者,欧洲,rì本消费者买到的不会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安全可靠,这里,在用更高的标准,构筑了一道你看不见的有害商品防火墙,这里展示的每一件商品都是国货当中的jing品,可以让你不需要有任何顾虑的购买,这个理念,这种认知,这种口碑的传播,一旦为消费者所了解和认同,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正是这股能量,造就了华盛魁现象……

    主持人:我想严社长此刻应该自豪,也能够自豪,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此刻却觉得自己应该庆幸。当我们周围复杂消费环境把我们的一个个普通消费者锻炼成为化学专家和砍价专家的时候,华盛魁却正在把消费变得简单,在ji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人把华盛魁视为威胁和竞争对手,但是,更多的zh国企业却把华盛魁看作是伙伴和机会,在去年,zh国供应商协会给华盛魁带来了一个特别的荣誉——“zh国供应商协会最有价值伙伴奖”,据我所知,这是这个行业协会第一次对一个企业做出这样的认可,是这样吗?

    李俊:是的,这是我们协会对全国两千多家供应商问卷调查后得出的结果,在“最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企业调查中,我们协会两千多家供应商中,超过98的人把这一票投给了华盛魁,这样的情况很少见,后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