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记得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来过新州了,爷爷去世后,过,爸爸清明去祭祖,也没有带他,因为要上课。这次借着购地的事,才抽出时间来故地一游。
唐书记说的这块地,原来是新州区的一个农机厂,后来因为技术落后,人才流失,最终倒闭了,厂子里的工人都已经回家,或者自寻门路,留下了这块地无人问津。
刚才在车里,对一路上的景色没仔细琢磨,现在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在农机厂南面,虽值初冬季节,仍是郁郁葱葱,一片松海林涛,松树、杉树,还有许多长年绿叶灌木,树龄都不长。山坡西面,是一大片绣林,李畅记起了小时候到爷爷那玩耍的时候,常常钻到竹林里挖冬笋。现在这个季节有冬笋了吧。
而农机厂的北面,却是一片荒凉,稀稀落落的几棵灌木。
李畅下了山坡,在周围转了转。西边不远处就是湘江,江对面就是另一个市的地盘了,北面是一个很大的水库。更加让李畅满意的是,还有一条高速公路从新州区穿过,这也是当初李畅选择新州区作为第一家考察的原因之一。周边交通环境不错,地质状况差强人意,不过对李畅的计划影响不大,李畅唯一不满意的是,地方太小。
“李董,情况还满意吧。”易区长有点忐忑地问。在一亿的投资面前,很难有人能保住平常心。
“那个水库有多大?”李畅问。
“那个水库是七十年代为了抗旱而挖出来的,当时新州区地表由于是砂土结构,土壤蓄不住水,植物稀少。反过来又加重了水土流失,后来为了配合植树造林、抗旱的活动,利用山地之间的凹处,挖了这个水库,面积大概有十几公顷,当时由于周围树木稀少,水土流失,淤积严重,水库蓄水的功能已经大幅减弱,只是后来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好地成效。才使得这个水库没有干涸,但是现在也没有资金进行清淤。如果能清一下淤,对周边的环境改善将会很明显。”
“新州经济状况怎样?”李畅问。
“由于是山区,新州农田很少,这里的农民大多是在山上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果树等来维持生活。新州的土壤结构很差,适合果树生长的地方不是太多。如果不是植树造林,对小气候有了改善。情况还会更糟。”
“易区长,除了这个农机厂,我还想要周边的这些山地。怎么样?”
“山地?哪片山地?”易区长狡黠地问。
“哈哈,易区长,我知道南面这块地你是不会卖的。我只是想买北边这块地。”
易区长一听李畅的话,眼睛都放出了亮光,这些山地在新州几乎就是废物,如果卖给这个钱多的烧包的家伙,即使卖不了几个钱。他在这里地投资也会扩大不少,就冲他这笔投资,白送给他都值了。
“李董,你说的都是真的?”
“真的。”
“南边这块地的确不能卖。这里要砍伐一棵树都要经过县里林业局的批准。北边这块地没问题。不过具体办手续,还得把唐书记的工作做通。”
“易区长准备一平米卖多少钱?”聊了半天,终于到了最关键地问题上。
“呵呵,这事我可做不了主。”易区长把话题岔开了。
李畅从易区长这里得到肯定的答复,事情的第一道关口过去了,至于唐书记那里,李畅也有把握让他答应,难办的是那个姓陈的家伙。这是件大事,唐书记一个人肯定拍不了板,涉及到投资方面的事。不会在党委会上决定的,肯定要交县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姓陈的这一关肯定过不去。只有想办法得到大多数县领导的首肯。加上有唐书记支持,也不一定就过不去。
至于易区长这里地关系,李畅早就打听清楚了,是唐书记的人,要不然唐书记也不会推荐他到这里来考察了。
众人朝着区政府走去,车就停在那里了。走到半路的时候,李畅停住了脚步,指着远处冒着炊烟的一个小山村对张晓雷说:“我去那边看看,车子过不去,你和舒秘书在区政府等我一会。”
“那边?那有什么好看地。”张晓雷不解地问。
“那是我爷爷住的地方,对了,还要上街买点香。我很多年没过来祭祖了,不孝啊。”
易区长走在前面,见李畅停住了脚步,转过头说:“李董,午餐已经准备好了,穷乡僻壤的,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不过是些山上的野味和野菜。”
舒秘书在旁边听见了李畅和张晓雷的对话,走到易区长身边低声说了几句,易区长惊喜地说:“李董,原来我们还是老乡啊。那边是荷叶塘村,李董老家是那里的?”
“我爷爷一直住在那里,好几年钱就过世了。我想过去给爷爷上香,顺便看看祖宅。”
“应该的,应该的,我陪你去一趟。小钱,赶紧去买点纸钱香火。知道去哪里吧。”易区长有这个拉近与这个大富豪关系的机会,怎么能轻易放过呢。易区长的秘书赶紧一溜小跑到街上去了。
易区长很奇怪,新州区出去打工挣钱地不少,在家务农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