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天下谋棋(二)
七十五、天下谋棋(二)
深秋的关中平原上,放眼皆是一片如海的金sè麦1ang,沉甸甸地翻滚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
在这麦1ang万顷的收获时节,站在古都长安的城头上,朝四周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皆是象征着丰收的金黄sè,田埂上行走着农夫们忙碌的身影,道路上则挤满了输送粮草的车队。
这就是关中的八百里秦川,被泾水和渭水滋润的富饶土地,也是自古以来的帝王基业。虽然屡屡遭遇战火的蹂躏,但依托着长达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只要时势稍微平息,就能迅地再次焕生机。
此刻,这片丰饶土地的实际统治者,赫赫有名的北方三大强藩之一,彰武军节度使,秦王李纵云殿下,正骑着一匹骏马,带着一群文武官吏,巡视着长安近郊的秋收状况。
深秋时节的太阳,晒在身上还有些**辣的感觉,但是贴着麦1ang吹来的秋风,却已经有些刺骨的寒意。四处堆积的草垛子上,弥漫着被阳光蒸腾出的新鲜麦香,刚刚收割完的田地上,散出新翻泥浆被晒干的气息。几架高大的风车正在秋风中轱辘轱辘地转着,带动下面的磨坊机械,将新收的小麦碾磨脱壳。
在这片金sè的麦1ang边缘, 还有一些紫白相间的苜蓿田, 散落着三三两两的牛羊牲口。这种作物对土地féi力要求不高,却比寻常草料的营养价值高得多,能够让牲畜更容易育féi长膘。()为了在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供养更多的牛马,关中平原的很多空地上都栽满了这种玩意儿。
在更加靠近城墙的地方,沿着刚刚疏浚的灌溉沟渠,则种植着葡萄、石榴、萝卜等水果蔬菜。还有位于城南的冶铁作坊,为了打造新的农具与兵器,也是终rì弥漫着醒目的黑烟。而彻夜开工的橙红火光,哪怕是在最黑的夜晚,也能够远方的行人一目了然。
粗看起来,在长安的四周郊野,仿佛已是一片蓬勃兴旺的景象。
然而,只要再走得稍微远一些,就会惊讶地现,距离城市更远处的田野之间,此时仍然是一片荒芜。淤塞的沟渠之上,已经丛生着茂密的杂草。而依稀可辨的田埂之间,也只有狐狸和野狗出没。若是运气不好的话,或许还能在荒草灌木的掩映下,看到几具白森森的残缺骸骨。
望着眼前这片原本曾是富庶田园的荒芜土地,秦王李纵云不由得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自从他起兵收复关中,于长安开府立藩以来,一直都努力休养生息,至今已经过去了八年时光。
但是,尽管他竭力经营辖地,兴修河渠,恢复耕地,拓展商路,招徕移民,扶持屯边,推行良种,鼓励蓄养禽畜,总算让境内逐渐仓禀丰足。可昔年胡虏的入侵和屠戮,实在是太过于残酷,以至于除了几座主要城市之外,各地乡间依旧是人烟稀少,荒废破败,满目疮痍。
曾经坐拥上千万人口的关中沃野,如今就是满打满算,也不过残存下了三百万军民而已。
另一方面,北方胡虏的威胁,却没有丝毫的消退。就秦王李纵云所打探到的消息,此时的图坎铁骑之所以暂时蛰伏,不过是因为那位帖木儿可汗改变了进攻矛头,正在倾全力西征异域罢了。
并且在这十几年里,帖木儿可汗始终都在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已经将西域的众多城邦国度先后征服,甚至一路杀上了雪域高原,对中原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半包围态势!
因此,待到帖木儿可汗得胜回师之时,就是中原大地再遭浩劫之际!
而盘踞在西北边陲的关中彰武军,则很有可能当其冲!
反过来再回中原,在图坎铁骑蛰伏的这十几年里,却依然是一片四分五裂、群雄割据的混1uan局面。非但南迁金陵的鞑子朝廷不思振作,就连割据四方的藩镇诸侯,也多为苟且偷安之辈,少有英雄人物。
这让秦王李纵云在失望之余,也不由得生出了几分蓬勃的野心——或许,这份重整河山、恢复河山的天命,就注定要降临在自己头上?
而最近从dì dū金陵送来的一份圣旨,则是给了他一个绝佳的契机。
“……殿下,关于那份朝廷来的攘夷勤王诏书,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一位中年文臣策马跟在李纵云身侧,低声询问道,“……根据密谍司的飞鸽快报,山东的齐国公柳叶飞已经应诏出兵,而其余藩镇也开始有了动作……不知殿下之意,究竟是闭关自守,不予理会?还是趁机兵东进,浑水摸鱼?又或者是象征xìng地出一点兵马,装装样子?”
“……闭关自守,自然是愚蠢之举。如此大好机会摆在眼前,怎可轻易放弃?”
李纵云微微一笑,心中已然有了主意,“……当然,江南水乡虽好,毕竟与我关中相隔着千山万水,我军若是贸然出兵远征,只能被魏军和齐军占了便宜……所以,本王打算南下巴蜀!”
“……南下巴蜀?!殿下可是要据上游之势以窥江东?”
“……不错,古人有云:得陇望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