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对于那人的提议。上至皇帝。下至群臣。无不深以为然。
诸洪钧总掌城防军务。除了两万羽林军之外。没有不听他的。可这老儿偏偏是最大的死硬派。还是与秦国人势不两立的那种。如果密谋被他发现。用脚趾头想想。都会知道下场是什么。
但上柱国大将军岂是那么好对付?十几万军队都听他的。满城百姓也向着他。这老虎屁股可是不太好摸的。
所以群臣在一阵骚动之后。又都没了声息。只好暂且回去。等着城外传回话来再说。
两天后。盖着秦国大元帅王的谕旨送进了楚国皇宫之中。秦雷将三诺变成了正式的法令条文。并重申不会亏待自己的大舅哥。将给他仅次于国君的待遇……大秦双亲王头衔。保证他的王位能传袭子孙后代。并赐他丹书铁券。非谋反重罪不的加害。
看到妹夫还算顾念亲情。内心饱受煎熬的建康帝终于好受些。再往下看秦国的要求:其一。城内军民立刻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军队开出城外接受看管。民众呆在家中不的上街;其二。将诸烈擒下送到秦营;其三。三天内传檄天下。宣布楚国正式投降。正式取消国号。并为大秦帝国的一部分。
前两个要求倒罢。只是那第三个。又让刚刚好受些的建康帝重新煎熬起来。
“投降……取消国号……并为秦国一部分……”反复嘟囔着这几个关键词。建康帝终于意识到。建国二百二十七年。传帝一十三位的大楚国。终究要亡在自己手里了。
“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啊……”良久之后。安静的御书房中突然传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叫。
神京城的东段城墙崩溃之后。天上又开始淅淅沥沥的下雨。秦军只好暂停炮击。远远的围在城外。冷眼旁观着城内。尽管军民奋力施救。却无法阻挡洪水涌进城来。就在灭顶之灾即将到来之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那些原本不断冒溢的河流湖泊。在城内水位上涨到三尺之后。又转变成为排泄洪水的渠道。将涌进城来的洪水排出去大半。
一边进水一面出水。两者的速度居然大抵相同。但绵绵不绝的梅雨。还是让城内水位缓慢上涨。大概每天能涨两寸左右。
无法挽回的危局诱发了楚国多方势力的激荡摩擦。建康帝虽未表态。但谁都知道。他大体倾向于接受秦国的条约。然而他的彷徨失措。举棋不定。使各方都存着争取使皇帝接受自家主张的念头。神京城里的局势便愈发的如城中的洪水一般浑浊不堪。让人看不清。摸不透。
以左右丞相为首的王公百官。主张主动向秦国投降。结束无意义的战斗。最大限度的保全城中上下。
然而诸多将军则与诸家为首的大族抗秦派结合。主张抵抗到底。宁为玉碎。不辱祖宗。两派人马明争暗斗。对立传递到下层。又引起的庶民的激烈对立。
从理性角度说。丞相和一干文官的主张。才是最有利于生民的。然而不甘亡国。不为瓦全的庶民大有人在。他们汹汹躁动。非但已经结成了上万人的抗秦义师。还不断的汇聚在皇宫前请命。请皇帝发放兵器粮秣。支持他们出城作战。
一有带头。这些所谓的义军、义师便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的冒了出来。若是寻常时期。此等纷纷擅自成军的状况。决然不能为朝廷所容。然而当此国势危难之时。各支义军皆大义凛然。其背后还有主战派将领的暗中支持。全然不惧与官府抗争。官府也自是不敢妄动。
各方情形传递到高堂之上。楚国君臣投鼠忌器。担心乱民作歹……他们最害怕的是这些亡命之徒。为改变朝政铤而走险的行刺权臣或者作乱王都。只的一面多方安抚。一面又连连下旨催促诸烈。加强城中戒备。防备暴民作乱。
“真是荒谬啊!”神京城东郭的楚军大营中。几位高级将领围着一位白发苍苍的佝偻老人。愤怒的叫嚷道;“秦军就在城外。却让我们镇压爱国的民众。”
“这真是亲者痛。仇者快。亘古闻所未闻啊!”
“是啊。大将军。据说他们还打算将您出卖给秦军。以换取身家性命的苟安。”
“是可忍孰不可忍。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啊!大将军!”将军们越说越气愤。有些个性格冲动的。便要抽出兵刃。将那些狗日的王公贵族抓来。挖开他们的胸膛。看看他们的心是不是黑的。
一时间。大厅中群情激奋。吵吵嚷嚷。乱成了一锅粥。
而被众星捧月般围着的老人。却形如枯木。神色黯淡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别人问他话也不回答。若不是看他双拳紧攥。众人真要以为他已经睡着了。
大厅里渐渐安静下来。将军们都以为上柱国还像往常一样。陷入了爆发前的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是诸烈最爱说的一句话。
身为神京城的实际控制者。他对于当下发生的一切了然于胸。就在支持他的人都在盼着上柱国能拨乱反正。力挽狂澜时。他却出奇的选择了长久的沉默。
甚至于礼部尚书出城与秦国人接头的那夜。他就站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