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原,军

    容号令,皆经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

    今取以附音韵之末。又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魏正始中,又立

    三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正字。后魏之末,齐神武执政,自洛阳徙于邺都,行至

    河阳,值岸崩,遂没于水。其得至邺者,不盈太半。至隋开皇六年,又自邺京载

    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补缉,立于国学。寻属隋乱,事遂寝废,营造之司,

    因用为柱础。贞观初,秘书监臣魏徵,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传拓之本,

    犹在秘府,并秦帝刻石,附于此篇,以备小学。

    凡六艺经纬六百二十七部,五千三百七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九百五十部,

    七千二百九十卷)。

    《传》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之君子,多识而不穷,

    畜疑以待问:学不逾等,教不陵节;言约而易晓,师逸而功倍;且耕且养,三年

    而成一艺。自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学者离群索居,各为异说。

    至于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多立小数,一经至数百万言。

    致令学者难晓,虚诵问答,唇腐齿落而不知益。且先王设教,以防人欲,必本于

    人事,折之中道。上天之命,略而罕言,方外之理,固所未说。至后汉好图谶,

    晋世重玄言,穿凿妄作,日以滋生。先王正典,杂之以妖妄,大雅之论,汨之以

    放诞。陵夷至于近代,去正转疏,无复师资之法。学不心解,专以浮华相尚,豫

    造杂难,拟为仇对,遂有芟角、反对、互从等诸翻竞之说。驰骋烦言,以紊彝叙,

    哓哓成俗,而不知变,此学者之蔽也。班固列六艺为九种,或以纬书解经,合为

    十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