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喜欢再做娱记,我又开始找其他的兼职工作。而此时,在上网查询的时候,有一个招聘纪录片编导的启示,映入眼帘。
上面写到:某台X套XX栏目组,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栏目编导。
为什么我不去试一下呢?我只奔招聘单位,过门卫,进大厅,那里人满为患,我填写了简历,上交。招聘人员却说:“在校的学生原则上不于招用。”我给那人说了很多好听的话,最后说:“还要考试嘛,您高抬贵手,让我尝试一下。”
还好,我被允许参加考试,之前,我再次翻阅了几个日积月累、煞费苦心整理出来的笔记本和全国各家出版社出版的有关纪录片的论著。
参加考试的时候,我写在考卷上的,也是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不知所云,只感觉时间不够用。
录取通知了之后,制片人说:“你还在上学呀,我们是不要学生的。要不你好好上学,要不就好好工作。”
我说:“听说您也是那个所学校毕业的,您是前辈,您知道做学生的都挺不容易,您就给我这个锻炼机会吧。”
我还是打动了他们,心想,也不愧为XX大学的学生,来校不到一年,却成为了那档栏目的一名编导。
当时,电视台都在改革,有一位教授预言:今后的五年内,大众媒介发展将进入适位传播阶段,伴随着大众媒介的改革,针对受众市场这块蛋糕的挣夺会越来越激烈,“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彻底改变。市场的细分化,人才的专业化,媒介的集团化,将成为这一时期媒体发展的主要工作。
我所在栏目也是这种改革的产物之一。栏目实行制片人负责制,人、财、物一人统揽,电视台靠广告创收,栏目靠收视率养人,成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媒介。XX栏目组主要关注的是走进都市的农民工,他们在这个变革的社会里的生存状态、心路历程和人生命运。这显然比我去给那些所谓的“星爷们”服务要好很多。
得到了这个岗位,我很高兴,给颖颖如实汇报。
她说:“你还真敢,什么都尝试。”
“没做过的,做起来新鲜,也有意义,现在不锻炼一把,等走出校门,那不两眼瞎了。”我说。
我心里美滋滋的,却不知道,接下来的坎坷。
我报的第一个选题是走进S城的一名农民工。那天,领取了一万元的摄制经费,和一名摄像一起坐火车前往S城。
由于摄制经费自己掌控,不免精打细算,摄像的费用很高,在拍摄期间,每天竟然200元。食宿也自理,总不能让一位农民工掏钱。加上后期费用、配音费用等,如果不精打细算的话,很有可能挣不了几个钱。
而这一走,却照顾不了颖颖她们了,两个女孩子,每天晚上还要到宾馆弹琴。也只能这样了,为了学习,为了吃饭,不去兼职打工怎么行呢?谁不愿意安安稳稳坐在教室里,听教授们讲课呢?那样细雨润无声的教诲,却并不是一个贫困的孩子所能够享用的。总不能有了今天,没了明天吧,没钱继续上学,没钱继续吃饭,这将是最为遗憾的。且不论哪些闭门造车的教授,教授的是前沿的理论,还是陈词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