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经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九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步,四面崄绝,无由升陟矣。上

    有比邱释僧训精舍。寺有十馀僧,给养难周,多出下平,有志者居之。寺左右杂

    树疏挺,有一石泉,方丈馀,清水湛然,常无增减,山居者资以给饮。北有石室

    二间,旧是隐者念一之所,今无人矣。泉发于北阜,南流成溪,世谓之焦泉也。

    次东得鱼鲍泉,次东得张波泉,次东得三渊泉,梗河参连,女宿相属。是四川在

    重门城西,并单川南注也。重门城,昔齐王芳为司马师废之。宫于此,即《魏志》

    所谓送齐王于河内重门者也。城在共县故城西北二十里。城南有安阳陂,次东,

    又得卓水陂,次东,有百门陂,陂方五百步,在共县故城西。汉高帝八年,封玈

    罢师为共严侯国,即共和之故国也。共伯既归帝政,逍遥于共山之山。山在国北,

    所谓共北山也,仙者孙登之所处。袁彦伯《竹林七贤传》,稽叔夜尝采药山泽,

    遇之于山。冬以被发自覆,夏则编草为裳,弹一弦琴而五声和。其水三川南合,

    谓之清川。又南迳凡城东。司马彪、袁山松《郡国志》曰,共县有凡亭。周凡伯

    国,《春秋·隐公七年经》书,王使凡伯来聘是也。杜预曰:汲郡共县东南有凡

    城。今在西南。其水又西南与前四水总为一渎,又谓之陶水,南流注于清水。清

    水又东,周新丰坞,又东注也。

    △东北过获嘉县北。

    《汉书》称,越相吕嘉反,武帝元鼎六年,巡行於汲之新中乡,得吕嘉首,

    因以为获嘉县。后汉封侍中冯石为侯国。县故城西有汉桂阳太守赵越墓,冢北有

    碑,越字彦善,县人也,累迁桂阳郡、五官将、尚书仆射,遭忧服阕,守河南尹,

    建宁中卒。碑东又有一碑,碑北有石柱,石牛、羊、虎,俱碎,沦毁莫记。

    清水又东,周新乐城,城在获嘉县故城东北,即汲之新中乡也。

    △又东过汲县北。

    县故汲郡治,晋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濬急,世人亦谓之磻溪,

    言太公尝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

    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高、国

    同宗太公,载在经传,今临此国,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义。于是国老王喜、廷

    掾郑笃、功曹邠勤等,咸曰宜之,遂立坛祀,为之位主。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

    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竞茂,相传云,太公之故居也。晋太康中,

    范阳卢无忌为汲令,立碑于其上。太公避纣之乱,屠隐市朝,遯钓鱼水,何必渭

    滨,然后磻溪,苟惬神心,曲渚则可,磻溪之名,斯无嫌矣。

    清水又东迳故石梁下,梁跨水上,桥石崩褫,馀基尚存。清水又东,与仓

    水合。水出西北方山西仓谷,谷有仓玉珉石,故名焉。其水东南流,潜行地下,

    又东南复出,俗谓之雹水。东南历坶野。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据

    皋跨泽,悉坶野矣。《郡国志》曰:朝歌县南有牧野。《竹书纪年》曰:周武王

    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诗》所谓坶野洋洋,檀车煌煌者也。有殷大夫

    比干冢,前有石铭,题隶云:殷大夫比干之墓。所记惟此,今已中折,不知谁所

    志也?太和中,高祖孝文皇帝南巡,亲幸其坟而加吊焉,刊石树碑,列于墓隧矣。

    雹水又东南,入于清水。

    又东南迳合城南,故三会亭也,以淇、清合河,故受名焉。清水又屈而南,

    迳凤皇台东北,南注之也。

    △又东入于河。

    谓之清口即淇河口也,盖互受其名耳。《地理志》魏郡曰:清河水出内黄县

    南。内黄无清水可来,所有者惟钟是水耳。盖河徙南注,清水渎移,汇流迳绝,

    馀目尚存,故东川有清河之称,相嗣不断。曹公开白沟,遏水北注,方复故渎矣。

    ○沁水

    △沁水出上党。涅县谒戾山。

    沁水即少水也,或言出谷远县羊头山世靡谷。三源奇注,迳泻一隍,又南会

    三水,历落出,左右近溪,参差翼注之也。

    △南过谷远县东,又南过陭氏县东。

    谷远县,王莽之谷近也。沁水又南,迳陭氏县故城东,刘聪以詹事鲁繇为

    冀州,治此也。

    沁水又南,历陭氏关,又南与骉水合。水出东北巨峻山,乘高泻浪,

    触石流响,世人因声以纳称。西南流注于沁。

    沁水又南,与秦川水合。水出巨峻山东,带引众溪,积以成川。又西南,迳

    端氏县故城东,昔韩、赵、魏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