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及江东不守,持以入关。隋文帝尝索梁、陈事迹,察具以所成每篇续奏,而依违

    荏苒,竟未绝笔。

    皇家贞观初,其子思廉为著作郎,奉诏撰成三史。于是凭其旧稿,加以新录,

    弥历九载,方始毕功。定为《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六卷,今并行世焉。

    右说《梁书》、《陈书》。

    十六国史,前赵刘聪时,领左国史公师彧撰《高祖本纪》及功臣传二十人,

    甚得良史之体,凌修谮其讪谤光帝,聪怒而诛之。刘曜时,平舆子和苞撰《汉赵

    记》十篇,事止当年,不终曜灭。

    后赵石勒令其臣徐光、宗历、傅畅、郑愔等撰《上党国记》、《起居注》、

    《赵书》。其后又令王兰、陈安、程阴、徐机等相次撰述。至石虎,并令刊削,

    使勒功业不传。其后燕太傅长史田融、宋尚书库部郎郭仲产、北中郎参军王度追

    撰二石事,集为《邺都记》、《赵记》等书。

    前燕有起居注,杜辅全录以为《燕纪》。后燕建兴元年,董统受诏草创后书,

    著本纪并佐命功臣、王公列传,合三十卷。慕容垂称其叙事富赡,足成一家之言。

    但褒述过美,有惭董史之直。其后申秀、范亨各取前后二燕合成一史。

    南燕,有赵郡王景晖,尝事德超,撰二主起居注。超亡,仕于冯氏,官至中

    书令,仍撰《南燕录》六卷。

    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常璩撰《汉之书》十卷。后入晋秘阁,

    改为《蜀李书》。璩又撰《华阳国志》,具载李氏兴灭。

    前凉,张骏十五年,令其西曹边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索绥,作《凉国春秋》

    五十卷。又张重华护军参军刘庆在东菀专修国史二十余年,著《凉记》十二卷。

    建康太守索晖、从事中郎刘昞又各著《凉书》。

    前秦史官,初有赵渊、车敬、梁熙、韦谭相继著述。苻坚尝取而观之,见苟

    太后幸李威事,怒而焚灭其本。后著作郎董朏追录旧语,十不一存。及宋武帝入

    关,曾访秦国事,又命梁州刺史吉翰问诸仇池,并无所获。先是,秦秘书郎赵整

    修撰国史,值秦灭,隐于商洛山,著书不辍,有冯翊、车频助其经费。整卒,翰

    乃启频纂成其书,以元嘉九年起,至二十八年方罢,定为三卷。而年月失次,首

    尾不伦。河东裴景仁又正其讹僻,删为《秦纪》十一篇。

    后秦,扶风马僧虔、何东卫隆景并著《秦史》。及姚氏之灭,残缺者多。泓

    从弟和都,仕魏为佐民尚书,又追撰《秦纪》十卷。

    夏,天水赵思群、北地张渊,于真兴、承光之世,并受命著其国书。及统万

    之亡,多见焚烧。

    西凉与西秦,其史或当代所书,或他邦所录。段龟龙记吕氏,宗钦记沮渠氏,

    郭韶记秃发氏,韩显宗记冯氏。唯有四者可知,自馀不详谁作。

    魏氏黄门侍郎崔鸿,乃考覈众家,辨其同异,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

    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鸿始以景明之初求诸国逸史,逮正

    始元年,鸠集稽备,而犹阙蜀事,不果成书。推求十有五年,始于江东购获,乃

    增其篇目,勒为十卷。鸿殁后,永安中,其子缮写奏上,请藏诸秘阁。由是伪史

    宣布,大行于时。右说《十六国春秋》。

    元魏史,道武时,始令邓渊著国纪,唯为十卷,而条例未成。暨乎明元,废

    而不述。神二年,又诏集诸文士崔浩、浩弟鉴、高谠、邓颍、晁继、范亨、黄

    辅等撰国书,为三十卷。又特命浩总监史任,务从实录。复以中书郎高允、散骑

    侍郎张伟并参著作,续成前史书,叙述国事,无隐所恶,而刊石写之,以示行路。

    浩坐此夷三族,同作死者百二十八人。自是遂废史官。至文成帝和平元年,始复

    其职,而以高允典著作,修国记。允年已九十,手目俱衰。时有校书郎刘模,长

    于缉缀,乃令执笔而口占授之。如是者五六岁。所成篇卷,模有力焉。初,国记

    自邓、崔以下,皆相承作编年体。至孝文太和十一年,诏秘书丞李彪,著作郎崔

    光始分为纪传异科。宣武时,命邢峦追撰《孝文起居注》。既而崔光、王遵业补

    续,下讫孝明之世。温子昇复修《孝庄纪》,济阴王晖业撰《辨宗室录》。魏史

    官私所撰,尽于斯矣。

    齐天保二年,敕秘书监魏收博采旧闻,勒成一史又命刁柔、辛元植、房延祐、

    <目击>仲让、裴昂之,高孝幹等助其编次。收所取史官,惧相凌忽,故刁、辛诸子

    并乏史才,唯以仿佛学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